警方发布非法集资典型案例
昨天,市公安局经侦支队发布一起案例,涉案金额累计6亿余元。同时提醒市民如何识别非法集资,并公布六类典型手法,帮助市民鉴别非法集资。
非法集资等涉案6亿余元
2013年以来,嫌疑人张某的加盟公司因经营不善导致亏损,欠下巨额债务。其在明知无法挽回亏损的情况下,以投资项目、虚构做生意为由,以月息5%- 30%的高利为诱饵,向公众集资。同时,张某对外谎称“与某国大型公司有生意往来,为某公司采购货物”,通过私刻某公司印章,与10余家企业签订购销合 同,诈骗多家受害单位巨额货物,低价出售套取现金。据悉,张某涉案金额累计6亿余元,目前已被逮捕并移送起诉。
6类非法集资典型手法
警方表示,近年来非法集资手法花样翻新,6类非法集资手法较典型。
一是以虚构民营银行的名义发售原始股或吸收存款。二是非融资性担保企业以开展担保业务为名非法集资。三是打着境外投资、高新科技开发等旗号,虚构股权上 市增值前景或者许诺高额预期回报,诱骗群众向指定的个人账户汇入资金。四是以“养老”的旗号吸收公众存款。五是以高价回购收藏品为名非法集资。六是假借P2P网络借贷名义非法集资。
4招可以识别非法集资
如何识别非法集资?警方给出4招。第一招,核实吸收资金业务的主体资格是否合法,如果不具备出售金融产品以及开展存贷款业务的主体资格,就涉嫌非法集 资。如各类“投资公司”“担保公司”“拍卖公司”等,这类公司国家明令严禁吸收公众存款。第二招,看回报是否过高,如果企业或个人未经权力机构批准以超过 10%的年收益吸收存款,就有非法集资的嫌疑。第三招,看是否阳光操作,要查明相关企业是否经过法定注册的合法企业,是否办理了税务登记等。如果主体身份不合法、不真实,则有欺诈嫌疑。第四招,则要了解投资的资金去向。总之,高收益往往伴随着高风险,不规范的经济活动更是蕴藏着巨大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