忽悠你上“钓鱼”网站
本报讯(章公宣)近日,漳州市区又有多名市民被虚假信息忽悠,上了骗子的当,被钓鱼网站钓上钩,银行账户中的钱不翼而飞。
1月18日下午,家住江滨花园的陈小姐的手机接到一个陌生电话,对方自称是淘宝卖家,说陈小姐昨天在网上买的商务大衣虽然购买成功,但是资金被支付宝冻结,因为交易是在凌晨0-2时,是系统维护时间,要陈小姐把这笔钱解冻后重新付款,对方给陈小姐发来一个网站链接,让陈小姐到里面填写个人资料。当陈小姐通过链接在网站填写了个人资料后,很快陈小姐的手机又收到一个验证码。当陈小姐又把验证码填到网站后,陈小姐收到银行发来的短信,自己的账户被支付了9992元,陈小姐才发现被骗。
1月24日21时许,唐先生在家中收到一条10086发来的短信,说唐先生是移动vip用户,可以用积分兑换现金,当唐先生登陆短信提供的链接网站并填写个人资料后,很快唐先生就收到银行短信,他的银行卡消费了12笔,总共约15696元。
1月26日,翁小姐的一个qq好友发信息跟翁小姐说可以代办工商银行信用卡,并要翁小姐登陆工商银行网页登记协议书,翁小姐就到芗城区某网吧登陆对方链接的所谓“工商银行”网页填写了协议书,并把自己个人信息和工商银行卡和电子密码上的动态码都填进去。之后不久,翁小姐发现其工商银行卡上的29958元钱被转到对方账户上。
警方分析,以上这几位市民受骗上当的原因虽各有不同,但有一个共同点都是被骗子忽悠上了“钓鱼”网站。所谓“钓鱼”网站就是犯罪分子经过专业设计,仿冒企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建立的“山寨”版银行网页(和正版网站的网址有点雷同,甚至只有一个字母、数字之差)。骗子在诱骗当事人进入该网页后,以各种借口(比如担保、付费),让当事人在网页上输入个人信息、账户以及密码口令。获取密码后,迅速将当事人银行卡内的钱转走。
警方提醒,市民一定要注意保护好自己的个人信息,特别是涉及银行账户、密码等金融方面有关的信息。在网站输入相关信息时更应注意核对网址,不要通过其他不明网站、短信、qq的链接进入,必要时可以拿出自己的银行卡核对(每张银行卡上均有相应银行网址),同时要保管好数字证书,避免在公用计算机上(如网吧等地方)使用网上交易系统。对于异常动态提高警惕,可拨打银行客服热线(银行卡上的电话号码为准)进行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