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钓鱼网站”频现,皆因网络监管失察
下飞机时忘了拿行李,市民蔺茵奕(化名)在网上搜了一个航空公司的客服电话打了过去,按照对方的提示操作了一通。当手机上收到银行转款提醒时,她才意识到账户余额几乎被转空。
又是在网络搜索时被“钓鱼”!据市民蔺女士称,她在网上搜到航空公司的客服电话,告知对方自己的航班、姓名后,客服称确实找到了她的行李,并问她“自取还是快递?”如果不是搜索平台出现严重的监管漏洞,一切是那样的自然且合情合理。
无独有偶,就在早一向,通过网上搜索“浏阳花炮”关键词,山东和福建两位市民在一家网店下了单,两人分别被骗去数千元。原来,他们搜索到的都是钓鱼网站。警方提醒,他们遭遇的是电信诈骗的一种。
纵观之前的一些网络诈骗案例,的确有相当一部分受骗上当群众存在着贪图便宜的不健康心态,他们总是轻信“天上会掉馅饼”的好事,以致于让自己陷入诈骗陷阱,对于这些人,我们当然希望公众都能够擦亮慧眼,看好自己的口袋。
然而,本文的案例与那些贪便宜上当的有着本质区别,是出于“刚需”才上网查找相关电话地址的,没有任何不当得利的嫌疑。本来也是,随着网络化时代的汹涌而来,找新闻、查资料、定酒店或者买东西,到网络上一搜就行,给人们生活和出行带来极大的方便。然而,从知名网站网搜到的竟是些钓鱼网站,这不能不令人气愤。从这些新闻中我们感觉不到这种监管力量的存在,这无疑将引发民众深深的疑虑。网搜平台监管不力,显然有失察甚至唯利是图之嫌。
事实上,网络搜索引擎上的电信诈骗越来越猖獗,暴露出了信息主管部门相应的管理政策滞后和网络运营商技术手段缺失,加之诈骗违法形式不断翻新,监管工作无法做到及时发现和管控,造成违法行为屡禁不止,不仅损害了公众利益,也给这些拥有亿万粉丝的知名搜索平台的品牌信誉带来不良影响。要知道,人们愿意用你这个平台搜索他想要知道的东西,一切基于信任--对其专业性和权威性的信任。运营商具备高度信息安全意识和有效的安全措施,理应被视作信息系统和网络安全的第一道防线;而法律则应担当起打击信息领域犯罪,维护用户利益的最后一道屏障。
“卤水点豆腐,一物降一物”,面对网络化时代骗子手段的翻新,我们不能总停留在规劝公众多长个心眼的地步,网络电信打假手段也到了见招拆招推陈出新的时候了。事实上,面对众多的由搜索平台造成的诈骗案,相关部门和企业难辞其咎。然而,正如大家所看到的,虽然每天有不同的人因此受到损失,但这些网站及搜索平台仍“稳坐钓鱼台”,都没受到相应的法律追究。在强化法治的今天,这不能不说是一大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