堆金网:非法集资干P2P啥事儿?媒体为其抱不平
自2015年P2P网贷腾飞以来,负面风波就未断过,不少投资者直接给P2P冠上了跑路的“头衔”,对其避而远之。近期,多位P2P网贷业内人士称,“所 有出事的财富管理公司的本质都是非法集资,可能它原来就是非法集资,搬到互联网上扩大了影响,使得集资的规模超过原来线下做的时候”……针对网络随处可见 的“P2P危局再次发酵。×××爆发‘兑付危机’的消息再次引爆媒体圈”类似的信息,并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近期“爆雷”的多起风险事件,如大大 集团、中晋资产等,这些公司就不是P2P,这个黑锅,我们不背。
近期,大大集团、中晋资产相继“爆雷”。一石激起千层浪,关于P2P网贷的负面消息再度密集出现。堆金网互联网金融平台首席执行官Deric表 示,“P2P网贷只是一个借贷的桥梁,它将有资金需求的贷款人与有投资需求的借款人相互撮合,平台仅仅只起到了中间人的作用,即我们常提起的中介服务,其 业务本质是点对点的交易方式,而像大大、中晋等出问题的平台,均不能称之为P2P。”
人民日报于4月9日发布政策解读·聚焦文章《卷款跑路没那么容易了》为P2P正名。 文章中明确指出:真正的P2P平台,只是借钱人和投资人的信息中介平 台,不做资金收付和集中投资业务,即资金池业务。因此,不是所有互联网金融公司都是P2P平台,不具备上述特点,特别是涉足资金池业务,就不能称之为 P2P。
为何P2P老躺枪?
在综合几位接受采访的P2P业内人士观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发现主要原因有四点:
第一,P2P行业在早期繁殖过快。在监管细则出台之前,尤其是近两年,互联网金融行业出现了爆发式增长,无论是平台规模、信贷规模,还是理财人数,都对社会经济产生了不小影响。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日新月异,给了很多假冒伪劣平台滋生的空间。
第二,P2P作为一种新生业态,各种边界并未明确。一些原本从事不合规线下业务的财富管理公司,开始打着创新的名义披上P2P的外衣,继续从事不合规的原有的操作模式。
第三,投资者对行业的辨识能力不高。很多投资者不了解P2P行业的运营模式和操作流程,前期只看高收益,这也是很多线下财富管理公司能够吸引一些投资者的原因。这些伪P2P平台用高额的宣传费用让投资者眼花缭乱,扰乱市场。
第四,监管的缺失,给了有心之人可乘之机。德国、美国等国外的互联网金融也属于新生业态,但并未发生像中国目前这样的乱象,这跟监管策略很有关系。在P2P的监管上,国外的监管是跟市场同步,或者说监管政策领先于市场发展。
“虽然P2P发展不过8年的时间,但现在已经算得上是保守型理财行业的龙头老大,基本上只要是对理财没兴趣的老百姓,都知道P2P的存在,对于这样的出头 鸟,自然一旦出现什么风吹草动,便会立即被夸大报道,毕竟P2P是明星式的理财。”堆金网互联网金融平台首席执行官Deric这样告诉记者,另外,他还表 示,P2P的发展离不开国家的合理规范,当然也离不开行业的自律,更不离开媒体的公开可观的监督及评价,在当下这个互联网时代,一旦被谣言误伤,很容易引 起恐慌,所以请投资者理性看待P2P行业,同时,在筛选平台上要对其多加了解,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