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伙网络交友误入传销 民警短信要求传销者放人
小伙网络交友误入传销民警短信要求传销者放人
4月29日随着互联网与手机移动终端的发展,层出不穷的交友软件在为我们提供方便、快捷的交友方式的同时,也促生了一批批利用网络交友软件犯罪的事件。4
月26日上午,来自陕西紫阳县的卢某兰不远千里赶到南靖山城派出所求助,称其儿子王某被朋友骗到该镇加入非法传销,希望警方能够及时救助。
接报后,南靖警方立即组织精干民警部署解救措施。经了解,卢某兰在前天收到其儿子王某发来的求救短信,短信中,王某称自己是通过网络交友平台被骗加入非法传销,要求卢某兰不要自己过来,要多带些人员,也不要给他打电话。
卢某兰将此情况向所在的村委会反映,最后村干部及其亲戚陪同来到南靖寻找。由于王某在短信中没有明确传销窝点位置,只是大概指明所在位置是河边居民区,
范围比较广,出租房多,查寻比较困难。警方分析,王某的手机一直处于开机状态,不管手机是王某本人使用,还是其他传销人员在使用,都可以给对方起震慑作
用。于是民警给手机发了第一条信息进行试探。
“我是南靖县公安局,请你们速把王某送到山城派出所,否则……”,见对方没有反应,便继
续给发了第二条信息,而就在此时,令人想不到的是,对方回了一条信息:“你们有这么厉害吗,我就不信”,看到传销份子气焰如此嚣张,民警又发了第三条信息
与对方沟通,同时加派警力对所怀疑的居民区出租房进行全面排查。中金网
直至18时许,王某突然只身出现在派出所。此时,久等儿子的母亲卢某兰顿时难掩喜悦之情,破涕而笑,紧紧握住参与解救的民警及协勤人员的手深感谢意。目前,案件正在进一步调查中。
沉迷网络的危害有哪些?
(一)意志毅力消磨和自控能力下降
网络的过度使用,使人对网络产生了强烈的依赖心理。特别是网络游戏中的冒险刺激、网络交友中的轻松自如、网络不健康内容中的新鲜诱惑等,使人逐渐产生“网络成瘾症”,而对自己的日常工作和生活,却失去兴趣,缺乏毅力,自控能力下降。
(二)对周围人事的不信任和紧张的人际关系
在网络这个虚拟世界里,人人都以虚假的身份出现,尽管很多时候,你可以大胆地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或无所顾忌地说你想说的话,但在虚假的身份之下,网络人际关系很少有真实可言,时时充斥着不信任感,人际关系紧张。
(三)价值观念的模糊和道德观念的淡化
网络既是一个信息的宝库,也是一个信息的垃圾场,各种信息混杂,包罗万象:新奇、叛逆、而又有趣味性,特别是西方发达国家的宣传论调、文化思想,极易使
人的人生观、价值观产生倾斜,模糊不清。网络虚拟世界里人际关系的随心所欲,无须承担责任和免遭惩罚的特点,养成了自我中心的习惯,特别是网上暴力、色
情、欺诈等,使得迷恋网络的人道德素质下降、道德观念淡化。
(四)网络安全隐患和网络犯罪现象
网络容易引发人的安全焦虑,尤其是对青少年来说,由于青少年生理和心理发育均不成熟、识别是非能力差、自我保护意识不强,极易造成网上隐私失密、网上恐
吓、网上欺诈等现象,一旦遇到,往往惶恐不安,无所适从。网络交流的随意性和隐蔽性,又常常使青少年成为受害者。由于青少年极强的好奇心和模仿性,使得很
多网络受害者又成为侵略者,网络犯罪不断上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