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为兜售答案 实为网络诈骗
本报讯(记者 张濛)上周,市区公安机关共接到各类报警及市民求助咨询电话80000余起,比之前一周略有上升,其中违法犯罪类警情环比有小幅下降。盗窃车内财物、入户盗窃、盗窃电动车和诈骗警情有所减少,扒窃拎包警情略有上升,提醒广大市民加强防范。
近期,一些不法分子打着兜售各类社会化考试答案的晃子实施诈骗,屡有得手。3月初,家住常州的杨女士在上网搜索2016年江苏省省考答案时,收到一个消
息称可以买答案。杨女士遂通过QQ与对方联系,对方称两门试题的答案共要3000元,她通过支付宝向对方账户转账3000元。数日后她收到两个带密码的文
件,后又被对方以支付不泄密保证金为由,要求转账9000元。她按照要求转账后,对方将其QQ拉黑,她发现被骗,向警方报案。无独有偶,家住南京的王先生
收到一条短信,对方称自己有职称英语考试的资料,要他加一个QQ号码。王先生加了对方QQ,按照要求向对方账号汇款700元后收到对方发来的一个加密压缩
包,他问对方要密码,对方称需再交1500元保证金才能告知密码,于是他将1500元转给了对方。谁知此后压缩包仍需要密码,王先生这才意识到被骗,损失
共计2200元。
这类警情中,受侵害对象主要是报名参加各类社会化考试的考生,涉及面广泛。作案时间集中在省会计从业资格考试、省高等教育自
学考试、全国职称英语考试等社会化考试报名工作启动后至正式开考前,以单独作案、结伙作案居多。作案工具相对简单,仅需电脑、手机、银行卡等。主要作案手
法有:
其一,非法获取考生信息,逐一推送诈骗信息。不法分子首先通过各类非法手段大肆搜集、获取报名考生的姓名、手机号码、报考类别等个人信息;其次通过发送手机短信、QQ讯息、微信消息的方式,向考生推送“提供考试资料”“、出售考试原题和答案”等信息。
其二,广泛发布虚假广告,“广撒网、多敛鱼”。不法分子通过互联网上相关考试网、QQ群、微信群等平台,加载弹出窗口,广泛发布“提供考试答案”的虚假广告,引诱一些法制观念薄弱、投机取巧的考生上当受骗。
其三,惯用雷同诈骗剧本,得手即刻踪迹全无。此类诈骗案件手法简单,惯用雷同诈骗剧本,一旦被害人主动联系对方(大多以加QQ好友的方式),即按照先收
取答案费或定金、再发送加密文档或压缩包、再索要保密费或保证金等步骤引诱被害人入圈套。最后,一而再、再而三要求被害人向指定账户汇款,以达到其诈骗目
的。嫌疑人得手后,立即将被害人QQ拉黑,相关手机号码无法接通。
这些自称有试题答案的不法分子都是利用考生和家长的侥幸心理图谋诈取钱财,不仅使考生蒙受经济损失,也扰乱了正常的考试秩序。警方在此提醒广大考生和家长,切勿上当受骗。